从一个不尽兴的春梦说起 | 白左右狗恋爱真难
本篇已有番外作品 作者猛禽
久候:不好意思,梦里打扰了!
百叶:客气啥。
久候:你应该庆幸你只是在做梦,如果你真的去了,我会对你非常失望的。
百叶:我从前都不知道你还会吃醋。
久候:你误会了。我的意思是,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,没有嫖客就没有性剥削,你扪心自问,你怎么可以成为这么罪恶的产业链上的一环?
百叶:蛤?怎么就扯上“剥削”了?
支持百叶的帮腔者:怎么能说是剥削呢,明明是“扶贫送温暖”。
久候:送个屁。你知道因为性产业,每年有多少妇女被拐卖沦为奴隶吗?你知道这个产业中蕴含着多少性暴力吗,如果小姐遭受了性暴力,她会选择报警吗,警察会受理吗?
帮腔者:那是因为性产业在中国不合法。
久候:那就拿性产业合法化的国家荷兰来说,其政府公布数字,每年大约都有6250人成为贩卖人口的受害者,其中三分之二的受害者受到 “性剥削”,例如强迫卖淫,其中的多数受害者为荷兰女性,这些女性中更有将近一半是尚未成年的18岁以下少女。
久候:嫖客是油腻的,他们只关心自己嫖娼方不方便(为东莞扫黄痛心)、危不危险(呼吁性产业合法化),但是不会关心这背后的性剥削。跟他们只能鸡同鸭讲,你跟他谈论性暴力,他会说,我打她两巴掌,她也打我两巴掌,就公平了嘛,多有情趣,啧啧。
久候:真想送温暖,就像拉斯柯尔尼科夫那样,把全部身家送给她呀。
三连怼之后帮腔者选择了退场
久候:这个人为你帮腔,而你没有反驳他,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,你默许他代表的你观点?
百叶:他的观点不代表我。
久候:我之所以不愿意和你讨论这些,就是因为你总是臆想一种你没经历过的生活,并且对此缺乏同理心。
百叶:其实我也不是没进去过。
凌晨两点的沉默
百叶:我们有一次聚会唱K的时候,某大款同事就叫了几个陪酒小姐。
久候:你有什么暗中观察?
百叶:玩骰子,喝喝啤酒,有说有笑。
久候:你可能一时想不起来合适的例子,我免费送你一个吧。日本NHK特别节目路制组做了一个《女性贫困》的专题,里面有一个细节令人称道,采访里那些风俗店的老鸨们,有些简直比有些企业家更有企业家精神。他们会为帮助这些沦落风尘的女子做一份“职业规划”,比如需要一笔钱读书,OK,工作三个月,每天接客量大概是多少,三个月后攒够学费离开这个行业,开开心心去读书。如果是带孩子的单亲妈妈,那么工作时间可能长一点,而且为了妈妈们能安心工作,店里还可以代看孩子,单从这一点来看,简直秒杀我们国内99%的民营企业了。
百叶:这正是我想要说的点,行业出入自由,没有所谓“赎身”,可能也算一种进步。
久候:一个正常的社会需要这一点,每个人都不至于踏错一步万劫不复。但也不要那么乐观,毕竟对性工作者的污名化一直都存在。抱歉,我还是举两个文艺作品中的例子。
一个是《嫌疑人X的献身》中的女主角花冈靖子,她为了躲避前夫的骚扰,不断地带着女儿搬家,甚至杀人,就是为了避免让人知道她过去的陪酒女身份,让女儿能像其他孩子一样正常成长。
另一个是齐溪最近新拍了一部电影《下海》。她曾在《浮城谜事》里演一个颇有心机的第三者,我还蛮喜欢她的。这次她演的是一个巴黎站街的东北女人,东北经济不景气,原本是想去法国当保姆的,但是被骗了,下海之后也没敢告诉家里,终于攒够一笔钱,回东北,打算和丈夫开个小买卖。《下海》现在只有片花,我看到最后一个镜头是,丈夫颓丧地倒在装修中的店铺里,满地啤酒瓶,骂她“你憋给我装了,我脊梁骨都快被人戳爆了,媳妇都卖到国外去了”,并且让她滚。看到这里我非常难过。
百叶:排除“后遗症”,对于个体而言,性产业也不全然让人的境况更差,甚至对某些人而言可能是改善境况的一种方式。
久候:我能想象的最温和的性交易,可能是睡美人那样。川端康成有一个中篇小说叫《睡美人》,曾经给十六岁的我带来了很大的心理阴影。但我问一些男性读者的感受,他们会觉得“很美呀”,我一开始觉得是审美差异,后来才意识到,川端康成本来就是写给男人看的。
后来有人以女性视角拍了这个故事,也叫《睡美人》,里面的小姐姐是个贫穷女大学生,连公寓租金都交不起,就去找到了这个会所,会所的阿姨也是很nice的人,她所做的就是服药,昏睡,就可以领到一大笔钱。但在最后她还是崩溃了,她非常想知道在她睡着的时候发生了什么,尤其是发现一觉醒来身边躺着一个死人的时候。
我一个思想很前卫的朋友(@voiceyaya)指出,未来性服务也许会变成公益性质的、充满沟通与关怀的、为人类消除性生活不平等的伟大的事业。我知道的例子有台湾为每位重度残疾者和视障者“手天使”,比如曾经为农民工免费提供性服务的叶海燕。我认为她们做的事真的非常了不起,你也可以随便搜搜有多少人在污名化她们。
久候:说到我对消费主义的厌恶从何而来,这还得感谢美团。记得2010年左右,我还在美团。钟Sir在一次编辑部Leader会上,用PPT介绍了一句话,大意是,你等同于你一切消费的总和,而这句话是也是王兴认可的,这可以看做当年美团文案思路的总方针吧。当时我有一种想吐的感觉。
百叶:我也不认同这句话。
久候:如果让我修改的话,我会把这句话改成:“你等同于你对世界做出的创造和种种改变的总和”。但后来我发现电商行业,大都是这样做的,贩卖焦虑,贩卖廉价的梦想,比如女人一生都在盼望一件Vera Wang的婚纱啦,爱她就给她买YSL啦,等等。
百叶:这些东西有人信吗?我相信消费主义对所有人的影响是均等的,绝大多数人都有足够的理智去做消费规划。
久候:其实我们两个人不太适合谈论这个话题。上次你同事去法国,问你要不要给我带几个包,你怎么说的,你记得吗?
百叶:我说你有好多包呢。
久候:对,你想到门后面挂的那堆买菜的尼龙兜儿,抡圆了跟人家说,“她有好多包呢”。事实上我们都是在消费主义大潮中较少受到影响的那部分人。我们是幸运的,我们所处的环境比较宽容,互联网行业的人普遍不太在意这些。
百叶:但我们买手机会用iPhone,买电视的时候会买索尼,很自然的避开其他品牌,这是“消费主义”吗?
久候:你提出了“品牌”这个概念。我认为消费者基于产品功能、设计、体验的对品牌的认可,和“消费主义”完全是两码事。比如我用Macbook Pro,平均每台会用五年左右,陪伴了我醒着的大部分的时间,所以我会尽可能去选一个好用的产品,同时我也能认清它的缺点,我出于自我的权衡选择了它,而不是为了虚荣,为了成为用苹果的“高贵的人儿”,被消费主义驱动着去刷卡,这是很不一样的。
百叶:为什么你买iPhone、Mac就是讲求实用和品质,人家厂妹买个iPhone就是被消费主义趋使?我承认21世纪以来,物质极大丰富,商业的氛围比以往更加浓厚,甚至无孔不入。但我认为对个体来说,还是有各自判断的。大家,起码是绝大多数人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处境做出消费选择。有些选择看起来是不理性的,但只要他愿意付出相应的代价,那就是他个人的事情。比如,一个大学生如果选择去陪酒卖肉挣钱买iPhone,同样是这个大学生,也可能去做家教挣钱买iPhone,iPhone都给了她强烈的驱动力,你不能说陪酒卖肉挣钱就是受消费主义控制,做家教挣钱就不是受消费主义控制吧?
久候:与其谴责消费者不够理性,不如去看当代消费主义给穷人布下了哪些陷阱。资本用层出不穷的网红店、一个又一个消费节,为穷人营造出一种只要不停买买买就可以实现阶层上升的迷梦,哄骗他们榨干自己去购买一堆垃圾。
百叶:按照你的逻辑,钻石这玩意儿应该完全是被消费主义包装出来的石头吧,毫无用处。但愿意相信的就去信,不信的人照样不信,广告疯狂洗脑灌输又怎样,让它去吧。过度放大这些“虚”的因素,认为是性剥削的一环,这种反思看似深刻,其实根本没有多少意义。难道能够让姑娘们不买奢侈品吗?我能想到的唯一方法,是让大家回归计划经济。
久候:如果说消费主义是这个时代的宗教,我希望至少大家能破除一种迷信,那就品味、修养、成功、真爱、未来,甚至说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,不能用你购买了什么来代表。
久候:我不知道为什么会给你造成这样的误会,指导别人如何去消费恰恰是消费主义做的事情。我不想教任何人去做人,也从来不觉得在道德层面上去攻击个体有什么意义。而是说,在这个大的环境中,我们作为个体都很难避免受到消费主义的蛊惑,当大公司、媒体向你灌输这些观念的时候,你需要警觉,去抵抗、去批判。
百叶:我的想法更加接近自由主义者,大部分时候都只做旁观者,放任自流,相信市场或者个人能够自我调节。
久候:如果个人调节不了了呢?当有人挣扎在消费贷中无法抽身,不得已去选择从事性产业,甚至选择自杀,你是不是会觉得是他们自己的问题?
百叶:核心是“人的主体性”,只要不违背这一点,我就认为是可以接受的,如何抉择是个人自己的事情,社会因此参差多态。
久候:我理解的“参差多态”是有着不同价值追求的每个人都不至于过着朝不保夕地生活,而不是一部分人过着富足生活,而另一部分人完全没有选择。
百叶:这就是我们划底线的方式的不一样,我划的底线是人要拥有主体性,你划的底线保障弱者,不能让他们被社会抛弃。
久候:我想这是问题的关键,我们两个人的世界观和底层思维架构是完全不一样的。
我的世界观是基于这个世界有着太多的不完美,存在很多结构性的压迫,让很多看似自愿的事情,其实只是出于一种生存策略的选择。性产业的存在本身是不正当的,想要从根本上改变她们的处境,就要釜底抽薪,去解决背后更多的问题。如果不能解决,那么至少不要参与,去成为构成这种压迫的一部分。
而你的世界观是默认这个世界已经很好了,每个人都有充分的选择余地,万物霜天竞自由,扑腾到哪儿是他自己的问题,沦入深渊也没有什么可同情的。你会觉得性产业的存在是正当的,或者说这件事反正也改变不了,就默许它是自有其道理。你不认同存在性剥削这件事,也不觉得参与这个产业链有什么可耻的。
百叶:没有必要诉诸宏观批判,这种批判其实也改变不了什么。当足够多的人认识到自己的“主体性”被剥夺,那么更宏观的变革自然会发生。
久候:我理解你的想法,但是再聊下去我会想离婚的,我小时候的梦想是成为革命者的妻子,而现实是嫁给了一个冷酷的右狗,我想静静。
百叶:我也觉得你的思想很危险,整天想改天变地革了谁的命。
久候:还好我们没有孩子,否则关于谁来教他看待这个世界这件事,得打成什么样。
百叶:如果有孩子,18岁之前你教。小孩有一颗左派的心挺好的,圣光小天使,而且比同龄孩子更有深度,参考英国纪录片《人生七年》里的小传教士。
久候:而且在他的同龄人指挥父母买这买那的时候,他已经认清消费主义的本质了,你算盘打得可真好。
百叶:反正18岁之后他自然会认同我。
久候:……
百叶:其实我们之间的分歧并没有那么的大,就像我也喜欢瞿秋白,你也喜欢布尔加科夫。
久候:暂时这样吧,虽然六千多字里无法达成任何共识,至少我们有勇气去直面分歧,承认我们的不同。
百叶:这可能是绝大多数两口子一辈子也不会讨论的问题,我们很幸运。
久候:看我口型……hai shi dei li……ᕕ(˵•̀෴•́˵)ᕗ
好消息!备受网友好评的 #白左右狗恋爱真难# 系列再次更新,键盘侠夫妇撕出新高度!谁他妈爱聊宫斗剧,我们谈的是价值观,试问一个自由派混不吝如何对抗一个入魔的共产主义接班人,大戏开场——《不才尔晴学十级》
百叶,南方伢,手上有老茧的农民家的孩子,曾在某已倒闭的小众思想性网站当编辑,自称“温和派自由主义”的右狗,在家一般负责做饭。
人物介绍
久候,成长于北京失业工人家庭,言语粗俗学识三流的圣母白莲花,日常除了炸毛,还会有一定几率想要炸你球,四年前与百叶结婚,半年前分居。百叶,南方伢,手上有老茧的农民家的孩子,曾在某已倒闭的小众思想性网站当编辑,自称“温和派自由主义”的右狗,在家一般负责做饭。
1. 不好意思,梦里打扰了!
5月17日早,百叶在上班路上回味着梦中的嫖娼,心情不错,发在了饭否上久候:不好意思,梦里打扰了!
百叶:客气啥。
久候:你应该庆幸你只是在做梦,如果你真的去了,我会对你非常失望的。
百叶:我从前都不知道你还会吃醋。
久候:你误会了。我的意思是,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,没有嫖客就没有性剥削,你扪心自问,你怎么可以成为这么罪恶的产业链上的一环?
百叶:蛤?怎么就扯上“剥削”了?
支持百叶的帮腔者:怎么能说是剥削呢,明明是“扶贫送温暖”。
久候:送个屁。你知道因为性产业,每年有多少妇女被拐卖沦为奴隶吗?你知道这个产业中蕴含着多少性暴力吗,如果小姐遭受了性暴力,她会选择报警吗,警察会受理吗?
帮腔者:那是因为性产业在中国不合法。
久候:那就拿性产业合法化的国家荷兰来说,其政府公布数字,每年大约都有6250人成为贩卖人口的受害者,其中三分之二的受害者受到 “性剥削”,例如强迫卖淫,其中的多数受害者为荷兰女性,这些女性中更有将近一半是尚未成年的18岁以下少女。
久候:嫖客是油腻的,他们只关心自己嫖娼方不方便(为东莞扫黄痛心)、危不危险(呼吁性产业合法化),但是不会关心这背后的性剥削。跟他们只能鸡同鸭讲,你跟他谈论性暴力,他会说,我打她两巴掌,她也打我两巴掌,就公平了嘛,多有情趣,啧啧。
久候:真想送温暖,就像拉斯柯尔尼科夫那样,把全部身家送给她呀。
三连怼之后帮腔者选择了退场
久候:这个人为你帮腔,而你没有反驳他,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,你默许他代表的你观点?
百叶:他的观点不代表我。
2. 你说你是不是油腻了?
久候:(掐表)请开始你的陈述。
百叶:性产业也存在集中控制型、个体户型以及分享经济型(或者称平台型)等多种形态,不能简单说是性剥削吧。
任何产业单纯靠剥削和暴力是不可能维持的,它肯定是掌握了某种平衡。有的漂亮小姐姐去KTV兼职陪个酒挣几百上千,领出去过一夜几千上万。能说是剥削吗?也看不出来有胁迫和暴力。男性和右派视角。
久候开启「炸毛模式」,率先使用人参公鸡
久候:天啦,百叶一个农民家的孩子,还有脸右派视角:“小姐把钱都挣兜儿里了,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。”你们农民早就饿不死了,你们还有什么不满意的?!
百叶:这种类比太不恰当了,抗议。对农民的压榨从农产品价格剪刀差,到强制征收公粮,还有城乡二元化,是各种制度性的。“性暴力”也容易定义和鉴别,违背意愿的性接触都可以说性暴力,但“性剥削”很容易意识形态化,如果把性商业都说成是性剥削,根本就没有用处,也忽视了性商业的多样化形态。
久候:你梦见的是会所,如果找的是个体的“野鸡”、“流萤”,我可能不会那么生气。
围观群众:楼……楼凤?
百叶:我是说平台型会所,小姐高兴或者缺钱了就兼职几天,有自己的生活、工作,自己租房,跟滴滴平台一样,分享经济。
久候:显然你对这个群体不了解,也不想去了解。现实可能是一个女学生,用利益诱惑她做微商,骗她借高利贷做所谓创业,从头到尾都是圈套,等她没有钱还了,以此胁迫她去卖淫。你非常了解,而你却在这里为自己幻想出来的“分享平台”感动不已,好像闲置的“性资源”和民宿、私家车一样是可以分享的,你把这些女性当什么了,我和你还有什么可说的呢!
久候开启「拒绝沟通模式」
第二天,晚饭
久候:油腻!
百叶:蛤?只有一个西葫芦炒鸡蛋也油腻?
久候:我说你“油腻”!你已经安于现状了,只想过自己的小日子,忘记你作为一个人的责任!
百叶感觉有点儿莫名其妙,陷入郁闷状态5小时
深夜
百叶:我觉得我们的分歧应该没多大,再来讨论一下之前的话题吧。
久候:我和你没什么可聊的。对性产业的黑暗完全不了解,还瞎说什么平台型、分享经济。肤浅!
百叶:不是一定要掌握全部的知识才可以讨论吧,那我去做个田野调查?访谈几十个坐台小姐,看看小姐和会所之间的利益分成模式、生存状态?
久候:有现成的研究。比如朋友推荐了《我在现场》这本书,建议你去读一读,我们基于现实再讨论。
百叶陷入崩溃:Fu*k,跟你聊个天儿门槛还那么高?!你在网上就是这么跟人论战的?牛逼了是不?
久候:滚,少学我们北京人说话,我要睡觉。
百叶:又这样,你要气死我?
百叶捶胸顿足揍棉被
久候:说吧,我看你能倒出来啥。
百叶:咱们先从概念开始,你认为“性剥削”是什么?
久候:维基查去!
百叶:我觉得讨论出来的东西印象更深刻一些。
久候:好吧,我认为,首先最极端的情况,就是像上海乐乐美发厅那样,彻底剥夺人身自由的性剥削;其次,是心理、武力、或药物控制下的,比如毒品控制、债务控制、甚至包括对思想不成熟的少女的物质诱惑;再次,只要有鸡头拿分成,都属于性剥削。
百叶:那如果没有鸡头,没有皮条客,个体单干,独立自主的性交易,算不算性剥削?
久候:我认为也算,看似好像是一种个人选择,但背后的原因是深层的。就像妓女严蕊写的:“不是爱风尘,似被前缘误”。为什么那么多女孩子涌向性产业?男权社会下女性获得的教育、工作机会不均等,让她们更容易陷入贫穷,而消费主义的诱惑等等这些因素合力将他们推向了性产业,这是整个社会施加在他们身上的性剥削。
百叶:这个想法太激进了,照你这么说,只要是性的商品化,其实都属于“性剥削”了?进一步扩散,那直播平台上的小姐姐露肉求打赏赐算不算性剥削的范畴?
久候:色情直播应该算是色情行业吧,和AV一样,不在我们今天的讨论范畴之内。
百叶:好,我们把性剥削的范围限定在性交易范畴之内。但如果把性交易等同于性剥削,我觉得范围还是太大,“剥削”是一个挺严重的帽子。社会如果能够善意的看待“小姐”,那它甚至有“性解放”、“性自由”的一面。
久候:如果连存在性剥削这个基本事实都不敢面对,后面的所有赞美都是毫无意义的。
久候:事实上,当你说小姐挣钱挣到飞起,“也看不出来有胁迫和暴力”的时候,我对你的思考能力是打问号的。
百叶:我又不是傻逼,我承认那些社会因素是客观存在的。但区别在于有些因素是明显的外力作用,有的因素则是很宽泛的,而且对所有人都施加影响,比如教育制度、性别歧视、贫困,其他所有人都可能遭遇。但其他人遭遇同样的情况,很可能就作出别的选择。如果把所有因素都视作是“剥削”,那就无边无际了。
久候:比如今天北京空气质量报表,我戴口罩出门。诚然,雾霾对苍穹下的每个人都是公平的,但我可能因为鼻炎或呼吸道不好,比别人更需要戴口罩,你会说我是“自愿”戴上口罩的吗?
再举一个例子,作为一个要按揭还贷的社畜,总要面对超出正常工作量的工作,以及假期莫名被领导拉入微信群,我要么不干,之后等待我的是丢掉工作、断掉收入、房屋抵押、露宿街头,要么选择咬紧牙关去加班,可这是我“自愿”的选择吗?“被迫”或“自愿”,往往并不是非黑即白的,它们之间的界限非常难辨,很多自愿是一定背景下“被迫的自愿”,尤其是作为一个旁观者,不要去下论断。
百叶:医学上说“离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”,被迫和自愿是不是应该也有程度的区别。
久候:在我看来,“被迫or自愿”是一个不够严谨的表达,与其纠结于自愿与否,不如去宏观地观察她们的生活环境,如果我们相信每一个人都是有理智的,会为自己的处境做打算,那么我们就该看到,她们选择从事性服务,只不过是一种“两害相权取其轻”的生活策略。
举个例子,假如我急需一笔钱,摆在我面前的只有两条路,一条是嫁给一个恶心巴拉的人,一条是当厂妹每天工作14小时每月放风一次如此工作一年。我当然选择卖春,谁也别拦我。
阮玲玉在电影《新女性》中,就选择了做一夜的奴隶,而不是和一个恶心巴拉的男人结婚,这就是一种“两害相权取其轻”。当然,当她发现买她一夜的正是那个恶心巴拉的男人时,她选择了服毒自杀。
百叶:到底是不是被迫,每个人自己心里都有一笔账,别人没法帮他去算清楚。
任何产业单纯靠剥削和暴力是不可能维持的,它肯定是掌握了某种平衡。有的漂亮小姐姐去KTV兼职陪个酒挣几百上千,领出去过一夜几千上万。能说是剥削吗?也看不出来有胁迫和暴力。男性和右派视角。
久候开启「炸毛模式」,率先使用人参公鸡
久候:天啦,百叶一个农民家的孩子,还有脸右派视角:“小姐把钱都挣兜儿里了,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。”你们农民早就饿不死了,你们还有什么不满意的?!
百叶:这种类比太不恰当了,抗议。对农民的压榨从农产品价格剪刀差,到强制征收公粮,还有城乡二元化,是各种制度性的。“性暴力”也容易定义和鉴别,违背意愿的性接触都可以说性暴力,但“性剥削”很容易意识形态化,如果把性商业都说成是性剥削,根本就没有用处,也忽视了性商业的多样化形态。
久候:你梦见的是会所,如果找的是个体的“野鸡”、“流萤”,我可能不会那么生气。
围观群众:楼……楼凤?
百叶:我是说平台型会所,小姐高兴或者缺钱了就兼职几天,有自己的生活、工作,自己租房,跟滴滴平台一样,分享经济。
久候:显然你对这个群体不了解,也不想去了解。现实可能是一个女学生,用利益诱惑她做微商,骗她借高利贷做所谓创业,从头到尾都是圈套,等她没有钱还了,以此胁迫她去卖淫。你非常了解,而你却在这里为自己幻想出来的“分享平台”感动不已,好像闲置的“性资源”和民宿、私家车一样是可以分享的,你把这些女性当什么了,我和你还有什么可说的呢!
久候开启「拒绝沟通模式」
第二天,晚饭
久候:油腻!
百叶:蛤?只有一个西葫芦炒鸡蛋也油腻?
久候:我说你“油腻”!你已经安于现状了,只想过自己的小日子,忘记你作为一个人的责任!
百叶感觉有点儿莫名其妙,陷入郁闷状态5小时
深夜
百叶:我觉得我们的分歧应该没多大,再来讨论一下之前的话题吧。
久候:我和你没什么可聊的。对性产业的黑暗完全不了解,还瞎说什么平台型、分享经济。肤浅!
百叶:不是一定要掌握全部的知识才可以讨论吧,那我去做个田野调查?访谈几十个坐台小姐,看看小姐和会所之间的利益分成模式、生存状态?
久候:有现成的研究。比如朋友推荐了《我在现场》这本书,建议你去读一读,我们基于现实再讨论。
百叶陷入崩溃:Fu*k,跟你聊个天儿门槛还那么高?!你在网上就是这么跟人论战的?牛逼了是不?
久候:滚,少学我们北京人说话,我要睡觉。
百叶:又这样,你要气死我?
3. 关于“性剥削”
百叶捶胸顿足揍棉被
久候:说吧,我看你能倒出来啥。
百叶:咱们先从概念开始,你认为“性剥削”是什么?
久候:维基查去!
百叶:我觉得讨论出来的东西印象更深刻一些。
久候:好吧,我认为,首先最极端的情况,就是像上海乐乐美发厅那样,彻底剥夺人身自由的性剥削;其次,是心理、武力、或药物控制下的,比如毒品控制、债务控制、甚至包括对思想不成熟的少女的物质诱惑;再次,只要有鸡头拿分成,都属于性剥削。
百叶:那如果没有鸡头,没有皮条客,个体单干,独立自主的性交易,算不算性剥削?
久候:我认为也算,看似好像是一种个人选择,但背后的原因是深层的。就像妓女严蕊写的:“不是爱风尘,似被前缘误”。为什么那么多女孩子涌向性产业?男权社会下女性获得的教育、工作机会不均等,让她们更容易陷入贫穷,而消费主义的诱惑等等这些因素合力将他们推向了性产业,这是整个社会施加在他们身上的性剥削。
百叶:这个想法太激进了,照你这么说,只要是性的商品化,其实都属于“性剥削”了?进一步扩散,那直播平台上的小姐姐露肉求打赏赐算不算性剥削的范畴?
久候:色情直播应该算是色情行业吧,和AV一样,不在我们今天的讨论范畴之内。
百叶:好,我们把性剥削的范围限定在性交易范畴之内。但如果把性交易等同于性剥削,我觉得范围还是太大,“剥削”是一个挺严重的帽子。社会如果能够善意的看待“小姐”,那它甚至有“性解放”、“性自由”的一面。
久候:如果连存在性剥削这个基本事实都不敢面对,后面的所有赞美都是毫无意义的。
4. “被迫”or“自愿”
百叶:你所举的那些因素,在多大程度上导致女孩儿陷入性产业是不一样的,总结起来,你认为所有女孩都是“被迫”的。久候:事实上,当你说小姐挣钱挣到飞起,“也看不出来有胁迫和暴力”的时候,我对你的思考能力是打问号的。
百叶:我又不是傻逼,我承认那些社会因素是客观存在的。但区别在于有些因素是明显的外力作用,有的因素则是很宽泛的,而且对所有人都施加影响,比如教育制度、性别歧视、贫困,其他所有人都可能遭遇。但其他人遭遇同样的情况,很可能就作出别的选择。如果把所有因素都视作是“剥削”,那就无边无际了。
久候:比如今天北京空气质量报表,我戴口罩出门。诚然,雾霾对苍穹下的每个人都是公平的,但我可能因为鼻炎或呼吸道不好,比别人更需要戴口罩,你会说我是“自愿”戴上口罩的吗?
再举一个例子,作为一个要按揭还贷的社畜,总要面对超出正常工作量的工作,以及假期莫名被领导拉入微信群,我要么不干,之后等待我的是丢掉工作、断掉收入、房屋抵押、露宿街头,要么选择咬紧牙关去加班,可这是我“自愿”的选择吗?“被迫”或“自愿”,往往并不是非黑即白的,它们之间的界限非常难辨,很多自愿是一定背景下“被迫的自愿”,尤其是作为一个旁观者,不要去下论断。
百叶:医学上说“离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”,被迫和自愿是不是应该也有程度的区别。
久候:在我看来,“被迫or自愿”是一个不够严谨的表达,与其纠结于自愿与否,不如去宏观地观察她们的生活环境,如果我们相信每一个人都是有理智的,会为自己的处境做打算,那么我们就该看到,她们选择从事性服务,只不过是一种“两害相权取其轻”的生活策略。
举个例子,假如我急需一笔钱,摆在我面前的只有两条路,一条是嫁给一个恶心巴拉的人,一条是当厂妹每天工作14小时每月放风一次如此工作一年。我当然选择卖春,谁也别拦我。
阮玲玉在电影《新女性》中,就选择了做一夜的奴隶,而不是和一个恶心巴拉的男人结婚,这就是一种“两害相权取其轻”。当然,当她发现买她一夜的正是那个恶心巴拉的男人时,她选择了服毒自杀。
百叶:到底是不是被迫,每个人自己心里都有一笔账,别人没法帮他去算清楚。
久候:(烦躁)那么请你不要擅自揣度她们。
5. 性产业有没有可能纯良无害?
百叶:刚才谈的都是迫使 / 导致小姐姐陷入或者进入性产业的因素。那么进入性产业内部之后,也不全然说压榨和恐怖吧。久候:我之所以不愿意和你讨论这些,就是因为你总是臆想一种你没经历过的生活,并且对此缺乏同理心。
百叶:其实我也不是没进去过。
凌晨两点的沉默
百叶:我们有一次聚会唱K的时候,某大款同事就叫了几个陪酒小姐。
久候:你有什么暗中观察?
百叶:玩骰子,喝喝啤酒,有说有笑。
久候:你可能一时想不起来合适的例子,我免费送你一个吧。日本NHK特别节目路制组做了一个《女性贫困》的专题,里面有一个细节令人称道,采访里那些风俗店的老鸨们,有些简直比有些企业家更有企业家精神。他们会为帮助这些沦落风尘的女子做一份“职业规划”,比如需要一笔钱读书,OK,工作三个月,每天接客量大概是多少,三个月后攒够学费离开这个行业,开开心心去读书。如果是带孩子的单亲妈妈,那么工作时间可能长一点,而且为了妈妈们能安心工作,店里还可以代看孩子,单从这一点来看,简直秒杀我们国内99%的民营企业了。
百叶:这正是我想要说的点,行业出入自由,没有所谓“赎身”,可能也算一种进步。
久候:一个正常的社会需要这一点,每个人都不至于踏错一步万劫不复。但也不要那么乐观,毕竟对性工作者的污名化一直都存在。抱歉,我还是举两个文艺作品中的例子。
一个是《嫌疑人X的献身》中的女主角花冈靖子,她为了躲避前夫的骚扰,不断地带着女儿搬家,甚至杀人,就是为了避免让人知道她过去的陪酒女身份,让女儿能像其他孩子一样正常成长。
另一个是齐溪最近新拍了一部电影《下海》。她曾在《浮城谜事》里演一个颇有心机的第三者,我还蛮喜欢她的。这次她演的是一个巴黎站街的东北女人,东北经济不景气,原本是想去法国当保姆的,但是被骗了,下海之后也没敢告诉家里,终于攒够一笔钱,回东北,打算和丈夫开个小买卖。《下海》现在只有片花,我看到最后一个镜头是,丈夫颓丧地倒在装修中的店铺里,满地啤酒瓶,骂她“你憋给我装了,我脊梁骨都快被人戳爆了,媳妇都卖到国外去了”,并且让她滚。看到这里我非常难过。
百叶:排除“后遗症”,对于个体而言,性产业也不全然让人的境况更差,甚至对某些人而言可能是改善境况的一种方式。
久候:我能想象的最温和的性交易,可能是睡美人那样。川端康成有一个中篇小说叫《睡美人》,曾经给十六岁的我带来了很大的心理阴影。但我问一些男性读者的感受,他们会觉得“很美呀”,我一开始觉得是审美差异,后来才意识到,川端康成本来就是写给男人看的。
后来有人以女性视角拍了这个故事,也叫《睡美人》,里面的小姐姐是个贫穷女大学生,连公寓租金都交不起,就去找到了这个会所,会所的阿姨也是很nice的人,她所做的就是服药,昏睡,就可以领到一大笔钱。但在最后她还是崩溃了,她非常想知道在她睡着的时候发生了什么,尤其是发现一觉醒来身边躺着一个死人的时候。
我一个思想很前卫的朋友(@voiceyaya)指出,未来性服务也许会变成公益性质的、充满沟通与关怀的、为人类消除性生活不平等的伟大的事业。我知道的例子有台湾为每位重度残疾者和视障者“手天使”,比如曾经为农民工免费提供性服务的叶海燕。我认为她们做的事真的非常了不起,你也可以随便搜搜有多少人在污名化她们。
百叶:我可以承认伤害的普遍性,但也不应该无视“交易”满足她们自身需求的一面,是受害大还是受益大,只有女孩自己能够判断。
久候:归根结底,你其实并不care她们真正受到了哪些伤害,一句“甘苦自知”飘然带过。
久候:归根结底,你其实并不care她们真正受到了哪些伤害,一句“甘苦自知”飘然带过。
6. “消费主义”是罪恶的吗?
百叶:回到之前你说的一个词:“消费主义”。当你说到消费主义对女孩的影响的时候,是持强烈的批判态度的。但在我看来,消费主义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,它是一个中性的、不可避免的现象。久候:说到我对消费主义的厌恶从何而来,这还得感谢美团。记得2010年左右,我还在美团。钟Sir在一次编辑部Leader会上,用PPT介绍了一句话,大意是,你等同于你一切消费的总和,而这句话是也是王兴认可的,这可以看做当年美团文案思路的总方针吧。当时我有一种想吐的感觉。
百叶:我也不认同这句话。
久候:如果让我修改的话,我会把这句话改成:“你等同于你对世界做出的创造和种种改变的总和”。但后来我发现电商行业,大都是这样做的,贩卖焦虑,贩卖廉价的梦想,比如女人一生都在盼望一件Vera Wang的婚纱啦,爱她就给她买YSL啦,等等。
百叶:这些东西有人信吗?我相信消费主义对所有人的影响是均等的,绝大多数人都有足够的理智去做消费规划。
久候:其实我们两个人不太适合谈论这个话题。上次你同事去法国,问你要不要给我带几个包,你怎么说的,你记得吗?
百叶:我说你有好多包呢。
久候:对,你想到门后面挂的那堆买菜的尼龙兜儿,抡圆了跟人家说,“她有好多包呢”。事实上我们都是在消费主义大潮中较少受到影响的那部分人。我们是幸运的,我们所处的环境比较宽容,互联网行业的人普遍不太在意这些。
百叶:但我们买手机会用iPhone,买电视的时候会买索尼,很自然的避开其他品牌,这是“消费主义”吗?
久候:你提出了“品牌”这个概念。我认为消费者基于产品功能、设计、体验的对品牌的认可,和“消费主义”完全是两码事。比如我用Macbook Pro,平均每台会用五年左右,陪伴了我醒着的大部分的时间,所以我会尽可能去选一个好用的产品,同时我也能认清它的缺点,我出于自我的权衡选择了它,而不是为了虚荣,为了成为用苹果的“高贵的人儿”,被消费主义驱动着去刷卡,这是很不一样的。
百叶:为什么你买iPhone、Mac就是讲求实用和品质,人家厂妹买个iPhone就是被消费主义趋使?我承认21世纪以来,物质极大丰富,商业的氛围比以往更加浓厚,甚至无孔不入。但我认为对个体来说,还是有各自判断的。大家,起码是绝大多数人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处境做出消费选择。有些选择看起来是不理性的,但只要他愿意付出相应的代价,那就是他个人的事情。比如,一个大学生如果选择去陪酒卖肉挣钱买iPhone,同样是这个大学生,也可能去做家教挣钱买iPhone,iPhone都给了她强烈的驱动力,你不能说陪酒卖肉挣钱就是受消费主义控制,做家教挣钱就不是受消费主义控制吧?
久候:与其谴责消费者不够理性,不如去看当代消费主义给穷人布下了哪些陷阱。资本用层出不穷的网红店、一个又一个消费节,为穷人营造出一种只要不停买买买就可以实现阶层上升的迷梦,哄骗他们榨干自己去购买一堆垃圾。
百叶:按照你的逻辑,钻石这玩意儿应该完全是被消费主义包装出来的石头吧,毫无用处。但愿意相信的就去信,不信的人照样不信,广告疯狂洗脑灌输又怎样,让它去吧。过度放大这些“虚”的因素,认为是性剥削的一环,这种反思看似深刻,其实根本没有多少意义。难道能够让姑娘们不买奢侈品吗?我能想到的唯一方法,是让大家回归计划经济。
久候:如果说消费主义是这个时代的宗教,我希望至少大家能破除一种迷信,那就品味、修养、成功、真爱、未来,甚至说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,不能用你购买了什么来代表。
7. 白左右狗恋爱真难
百叶:关于消费主义,西方有很多当代哲学家也有类似的观点,你的想法可能很接近西方“新左派”,但是这里面有没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感觉?总是高高在上地去观察,指导别人应该怎样去消费?久候:我不知道为什么会给你造成这样的误会,指导别人如何去消费恰恰是消费主义做的事情。我不想教任何人去做人,也从来不觉得在道德层面上去攻击个体有什么意义。而是说,在这个大的环境中,我们作为个体都很难避免受到消费主义的蛊惑,当大公司、媒体向你灌输这些观念的时候,你需要警觉,去抵抗、去批判。
百叶:我的想法更加接近自由主义者,大部分时候都只做旁观者,放任自流,相信市场或者个人能够自我调节。
久候:如果个人调节不了了呢?当有人挣扎在消费贷中无法抽身,不得已去选择从事性产业,甚至选择自杀,你是不是会觉得是他们自己的问题?
百叶:核心是“人的主体性”,只要不违背这一点,我就认为是可以接受的,如何抉择是个人自己的事情,社会因此参差多态。
久候:我理解的“参差多态”是有着不同价值追求的每个人都不至于过着朝不保夕地生活,而不是一部分人过着富足生活,而另一部分人完全没有选择。
百叶:这就是我们划底线的方式的不一样,我划的底线是人要拥有主体性,你划的底线保障弱者,不能让他们被社会抛弃。
久候:我想这是问题的关键,我们两个人的世界观和底层思维架构是完全不一样的。
我的世界观是基于这个世界有着太多的不完美,存在很多结构性的压迫,让很多看似自愿的事情,其实只是出于一种生存策略的选择。性产业的存在本身是不正当的,想要从根本上改变她们的处境,就要釜底抽薪,去解决背后更多的问题。如果不能解决,那么至少不要参与,去成为构成这种压迫的一部分。
而你的世界观是默认这个世界已经很好了,每个人都有充分的选择余地,万物霜天竞自由,扑腾到哪儿是他自己的问题,沦入深渊也没有什么可同情的。你会觉得性产业的存在是正当的,或者说这件事反正也改变不了,就默许它是自有其道理。你不认同存在性剥削这件事,也不觉得参与这个产业链有什么可耻的。
百叶:没有必要诉诸宏观批判,这种批判其实也改变不了什么。当足够多的人认识到自己的“主体性”被剥夺,那么更宏观的变革自然会发生。
久候:我理解你的想法,但是再聊下去我会想离婚的,我小时候的梦想是成为革命者的妻子,而现实是嫁给了一个冷酷的右狗,我想静静。
百叶:我也觉得你的思想很危险,整天想改天变地革了谁的命。
久候:还好我们没有孩子,否则关于谁来教他看待这个世界这件事,得打成什么样。
百叶:如果有孩子,18岁之前你教。小孩有一颗左派的心挺好的,圣光小天使,而且比同龄孩子更有深度,参考英国纪录片《人生七年》里的小传教士。
久候:而且在他的同龄人指挥父母买这买那的时候,他已经认清消费主义的本质了,你算盘打得可真好。
百叶:反正18岁之后他自然会认同我。
久候:……
百叶:其实我们之间的分歧并没有那么的大,就像我也喜欢瞿秋白,你也喜欢布尔加科夫。
久候:暂时这样吧,虽然六千多字里无法达成任何共识,至少我们有勇气去直面分歧,承认我们的不同。
百叶:这可能是绝大多数两口子一辈子也不会讨论的问题,我们很幸运。
久候:看我口型……hai shi dei li……ᕕ(˵•̀෴•́˵)ᕗ
评论
发表评论